对以社交人脉为流量来源的社交电商来说,对人的一味“榨取”只会将社交电商越推越远。
自我标榜与传统电商不一样的社交电商,如果不进行改变或将于死于“无社交”。最近,那些微信里都没有聊天记录的人突然发来一个消息,让帮忙助力点链接、砍价或者输入邀请码下载APP,再或者是商品链接的一次群发。还有前阵子,圈子里有句话说:我把你当朋友,你却把我当做私有流量。
在现如今流量增长缓慢的大环境下,每个用户微信里的私域流量成为了争相抢夺的对象。以时下最流行、最热闹、最贴地飞行的社交电商为例,这些被圈内人称之为社交电商从业者的人员,如果能够深入探讨下去,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和收入,无论是让你购买或者同邀请码进入链接。
从目前的社交电商行业的情况来看,“卖货”才是平台、商家、大的团队长的需要,毕竟只有卖货才能赚钱,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对于社交电商而言,如果只是卖货的话跟传统电商又有什么区别,除了流量获取方式之外,社交电商能否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真正做到朋友之间的信任,在每一次商业交易的背后还有一些人情、温情的东西存在。
“拉人头”背后的流量焦虑
“拉人头”是目前社交电商行业普遍存在现象,无论是否有缴纳会员费,或者说“拉人头”是目前社交电商所必须经历的阶段。社交电商最核心的是什么?是供应链?是商家?不,是“人”也就是流量。
“拉人头”背后也就是拉流量。对于平台方而言更是为了流量来源而绞尽脑汁,有简单粗暴的金钱奖励,也有提供各种物料支持的线下团队,还有线下定期培训会,统一思想。
可以说,流量红利的见顶带来的是焦虑,为了获取流量,人们开始用渠道下沉的方式来实现。所谓的渠道下沉其实是另外一种获取流量的方式而已,社交电商便是在渠道下沉的大背景下诞生的。然而,如果我们仅仅只是用流量输送的思维和逻辑来对用户进行再度收割,非但无法改变用户痛点,同样无法破解自身的发展难题。
社交电商面临“无社交”
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传统意义上的电商平台因为深度参与到行业的实际流程和环节当中而不再像互联网时代那样与传统行业泾渭分明。
有观点认为,当社交电商所造就的电商时代的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对立加剧,并且让用户的痛点无法真正破解的时候,所谓的社交电商或许终将面临当下的电商巨头们都会遭遇到的困境。也有观点表示,无论是从社交电商诞生的背景还是从那些加持新零售概念的玩家的出发点来看,所谓的社交电商都不是一个真正有创新性的存在,仅仅只是将互联网式的流量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推向极致的表现而已。因为社交电商真正吸引资本的地方并不是“电商”,而是在于“社交”,社交的背后其实是流量。
既然诞生就会面临消亡或者被淘汰的一天,就社交电商而言,能够让其遭受毁灭打击的原因会是什么?目前,国内社交电商模式分为四类:拼团模式、分销模式、SAAS工具模式、社区模式。来自网经社的研究表明,分销开店型社交电商平台由于野蛮生长、层级不清,导致良莠不齐,频频遭到涉嫌传销争议与质疑。